這種復合材料有一定的歷史發展過程。人類祖先早在遠古時代就知道如何使用這種材料。例如,用稻草加固泥漿作為墻體材料,就是最原始的復合材料。我國元代制造的箭弓,在當時已經是比較先進的復合材料結構。它以木材為夾層,在拉力弓背面粘上平行纖維,如棉、麻、絲等,在壓縮弓上粘上牛角。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種強大的戰斗武器了。其設計和選材堪稱當時較為先進的技術。
玻璃鋼作為一種現代復合材料,是從20世紀2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起來的。當時美國已經具備了發展玻璃鋼的物質基礎。第一,自1935年以來,連續玻璃纖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二是1939年發明了常溫常壓成型的不飽和聚酯樹脂。當時,玻璃鋼最先用于航空工業,如飛機天線罩、副油箱等。
1950年代后,美國開始研制玻璃鋼火箭發動機外殼。 1957 年回收的紅石導彈的第一部分是由三聚氰胺玻璃纖維制成的。 1967年,第一架由環氧樹脂制成的全玻璃鋼結構飛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試飛。 20世紀70年代,玻璃鋼船舶發展迅速,西方主要工業國家均趨向于大型化,尤其是玻璃鋼掃雷艦,船長均在10m以上。近年來,玻璃鋼漁船發展迅速。在日本的中小型漁船中,玻璃鋼漁船已占到40%。
我國FRP研制于1958年,當時主要從事國防軍工研究工作。 1960年代初超厚層壓玻璃鋼零件研制成功,為我國的前沿科學研究做出了貢獻。 1968年,舉辦了全國首屆玻璃鋼展覽會,是對我國玻璃鋼工業戰線的第一次大檢閱。當時展品有數百件,既有軍品,也有不少民品,纖維纏繞技術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但玻璃鋼行業真正發展壯大和形成產能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
我國玻璃鋼制品的試制進展還是很快的。例如,1959年測試了一條9m長的游艇; 1965 年測試了玻璃纖維飛機螺旋槳; 1966年試驗了全玻璃纖維水上飛機浮標和解放七號滑翔機; 1968年安裝第一臺直徑15米的大型玻璃鋼風洞螺旋槳; 1971年安裝了直徑44m、全玻璃鋼蜂窩夾層結構的大型地面天線罩; 1974年頒布了0.4立方米襯鋁玻璃鋼氣瓶規格。同年,我國首艘39.8m大型玻璃鋼船下水; 1975年,第一臺直徑18.6m的玻璃鋼高山雷達擋風玻璃正式投入使用; 1976年,直徑8m的玻璃鋼風扇葉片定型。同年,第一座大型鋼筋混凝土斷橋用玻璃鋼修復成功并通車。此后,每年都有新的玻璃鋼產品開發成功,如冷卻塔、化工儲罐、波紋瓦、移動房屋、風力發電機葉片、大型電機擋圈、管道、運動器材和娛樂產品等相繼投產。一個接一個。目前,玻璃鋼產品已在我國石化、交通、建筑、機械、電氣、環保、農業和國防工程等眾多領域得到推廣應用。我個人是搞工程的,玻璃鋼用的比較多。
以上就是工業冷卻塔維修廠家廣東康明節能空調為大家帶來(玻璃鋼的發展歷程)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冷卻塔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吧。
廣東康明節能空調是專業從事冷卻塔銷售以及配件維修主要銷售金日冷卻塔及配件維修,良機冷卻塔及配件維修,馬利冷卻塔及配件維修,BAC冷卻塔及配件維修,斯頻德,康明,明新,菱電等冷卻塔配件以及維修,廣東康明節能空調期待與您的合作!
本文鏈接:http://www.zfbv.cn/news/8590.html